近日,202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揭晓,我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成绩,获奖等级和获奖数量均创历史新高。信息工程学院邱望仁教授指导的学生团队(2019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刘龙、2019级应用统计学专业郑唐杰、2019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刘子欣)一举夺得全国一等奖;另有3支队伍获全国二等奖,16支队伍获省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
校党委书记梅仕灿闻此喜讯,爰赋志庆:“雏凤翀霄无不能,惟凭振翮勇升腾。去年已打翻身仗,今岁重观展翅鹏。数学花开孕科学,行僧苦尽出高僧。三山五岳风光丽,独有坚心终可登。”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联合主办,每年一届,是首批列入“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19项竞赛之一。今年的大赛于9月9日至9月12日举行。来自全国34个省/市/区及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1566所院校/校区、49529队(本科45075队、专科4454队)、14万余人报名参赛。我校高度重视开展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学科竞赛活动,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信息工程学院认真研究谋划、精心组织实施,经过校内竞赛、选拔、培训,最终选派了25支队伍参赛。经过长达7个多月的辛勤备赛,最终获得优异成绩。
据信息工程学院介绍,今年我校的参赛成绩无论从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都较往年有很大的突破。横向比较来看,今年我校的参赛成绩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当属名列前茅。全国竞赛组委会将国奖比例控制在不超过5%,而我校达到了16%,远高于全国的平均得奖率。
“纵向来看,今年也是学校有史以来在该赛事的最好成绩。2017年前我校参赛队伍基本上稳定在12支队伍,获奖一般在1-2项国奖,1-2项省奖。2018年我们首次扩大参赛规模,但成绩并不理想。2019年以后我们及时总结经验,稳步推进,成绩有了逐步提升。今年无论是从奖项的数量还是比例都达到了最高水平。”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周永正教授说。
长期以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信息工程学院高度重视科研育人,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构建起教学团队、教务管理、团学服务“三位一体”的科研育人体系,教学团队主要负责规划和落实各类大学生学术竞赛活动;其他部门负责配合组织好学生具体开展学术竞赛工作,全力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同时,学院建立多层次激励机制,对于教学指导成绩突出的老师,在年终考核、评优评先中优先给予表彰,并定期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中进行优秀科研成果展示,从而调动老师和学生科研创新的积极性。
信息工程学院数学建模指导老师团队成立于1995年,现由邱望仁教授负责,担任总教练。“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邱望仁教授介绍说,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建模相关知识,教练组在竞赛队队员选拔和管理方面做了不少探索。其中包括调整优化竞赛培训工作的流程及管理方式,在学习群内上传学习资料,让学生们预先学习与了解;通过自我淘汰,把对竞赛感兴趣并且能够坚持主动学习的同学留下成为初选队员等;在之后的培训管理上,采取竞赛队伍“班委制”,在各学院参训的学生中选出一位班长,再加一位主要负责与老师联系的学生,组成竞赛队伍的班委,从而提高竞赛队伍的管理和沟通效率。同时,教练组在竞赛培训时间和内容方面也进行了优化。周末授课时间由一天半缩短到一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暑假近50天的集训中,每天上午由不同教练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研究方向为学生讲授最新最前沿的解题理论和方法,下午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相互交流、思考、消化、回顾学习的内容。
“老师们还会结合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抛出数学建模思考,如游戏、大国竞赛等,以保证数学建模课程内容、知识点不断更新,对我们来说真的受益匪浅。”参赛队员刘子欣说,通过参赛,不仅学习到了新的知识,涉猎新的领域,更重要的是考验和锻炼了自身的毅力,“暑假的夜晚,我们团队三人小组经常在回去的路上讨论当天学习的内容,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让每一次坚持变得更有意义。”“更重要的是‘以赛育人’,学生经过这次参赛,收获的不止是一项奖项,还有在培训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以及在长时间里锻炼中形成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邱望仁说。
(编辑:潘姝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