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景德镇陶瓷大学学生组织团工委“奋斗新时代,改革再出发”赴安徽小岗村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始了他们的探索之旅。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对“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及其周边地区经济特色、民生发展、文化、农业、旅游、农村生态等方面的调研和考察,探究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变化。此次实践有宣讲团成员加盟,实践期间主要结合十九大报告中的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社区、群众,开展十九大精神宣讲,传播乡村振兴战略和新思想,同时组织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和实践小岗精神,学习沈浩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
第 一 站 :
致敬第一书记精神,走进农村改革第一村
11日,学生组织团工委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人来到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和沈浩故居。实践队成员认真聆听纪念馆内解说员的讲解:沈浩同志是小岗村第一书记,更是小岗村人民最敬爱的好书记,他留下了勤奋敬业、艰苦奋斗、爱民为民、无私奉献和锐意改革的“沈浩精神”。
沈浩同志作为小岗村曾经的党支部第一书记,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在小岗村任职期间,兢兢业业,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小岗村曾经颓然的面貌,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沈浩书记说一个村子没有工业就不会稳定。他在小岗六年的时间,招商引资办工业,办了小岗村大酒店、小岗村招商引资十三个项目落户小岗,当年村民的农家乐农家超市也是沈浩走访其他村民提出建设的。2009年人均收入达到5500元,2004年只有2200元,2018年人均收入达到两万元。
他将自己的工资捐助给困难家庭,为了让老人和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条件;自己一个人呆在二十平米的屋子里工作,从来不关门只怕群众找不到自己,临终时殉职在那扇没有关门的办公室里……
沈浩书记不但踏踏实实做出了成绩,为小岗村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并且受到了群众的拥戴,做到了“与民同苦”——与群众一起铺公路、帮助村子建设“爱心幼儿园”、与孤寡老人一起吃年夜饭……在群众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第 二 站 :
重温小岗建设路,探访新时代的大包干精神
12日上午,实践队开启了第二站,前往大包干纪念馆进行参观。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大气凛然的“大包干”三字,这是由万里同志题写而成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安徽遭遇了重大自然灾害,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小岗村的18位农民按下手印,分田到户,率先实行农业“大包干”。正是在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的支持和推广下,成为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整个展馆以翔实的图文资料真实的再现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到发展的全过程。1978 年12 月的一个寒冷的夜晚在一间破旧的茅草屋内,小岗村的十八位庄稼汉召集开会。在他们的面前摆放了一张事先拟好的生死契约。他们为了生存,以“ 敢为天下先” 的胆识,毅然决然地在生死契约上按下了十八颗鲜红的手印。契约的内容寥寥数字却震撼人心:“我们分田单干,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十八位农民当年以托孤的方式签下了的这份生死契约,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书。
他们将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各家各户,在率先实行了“ 大包干” 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大包干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小岗人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小岗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6年小岗村人均分配收入32元。到了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169元,小岗村集体经济收入更是达到680万元。但小岗人知道大包干的荣誉只属于过去,只有宝贵的大包干精神才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他们借势前行,如今的小岗村正按照”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设施建设发展小岗旅游业和跳出小岗求发展着力办好工业园的三步走战略”稳步前进。
下午,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同志。1978年他带头实行分田到户“大包干”,开启了土地改革的首次重大创新。38年前的他年轻有为、敢想敢做,如今他已年近古稀,却依然保持着那般精神与毅力,在为小岗村乃至中国迈向现代农业的道路上献言、献策、出力、带头。2016年6月25日,严金昌同志成为小岗村互联网土地流转第一人。同年,严金昌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在采访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一些与小岗村相关的问题,严金昌同志都向我们娓娓道来。
在问到当年的大包干对现在的小岗村是否还有影响时,老人面露笑容,坚定地说道:“小岗村继续发扬大包干精神,大包干精神我们要永远地传承下去,这也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小岗村时说的:当年拼着全家性命干事,变成中共改革一项经典,成为中共改革一项标志,这就是对大包干的肯定。所以我们要学习大包干,学习敢想敢干,凡事敢为天下先的“大包干精神”。采访中还问到了小岗梦。严爷爷右手在空中虚指了一下,面怀憧憬地说道:“到2020年要打造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友谊、人民幸福的小岗村,贴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这就是我们的小岗梦。”
严金昌爷爷和蔼可亲,在夏日炎炎下多次嘱咐我们:“好好照顾自己,不要中暑了啊!”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他的亲切与关怀。在最后,他饱含期望的对实践队员、也是对我们当代大学生说道:“你们是国家的栋梁,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啊!”
第 三 站
实地调研进行时,普及宣讲十九大
13日,实践队来到了小岗村敬老院及小岗村特色葡萄种植基地。
据了解,小岗村敬老院已经开设十几年,共有两层楼,目前居住十几名老人,其中大部分从建院就居住在此,老人们两人一间,护工会24小时看护陪同。
每间屋子有一台空调,一台电视机,两个衣柜。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半天做一次卫生,帮助老人们洗衣服。国家每个月会给五保户发放300元养老费,除此之外敬老院每月还会给老人一些零花钱。当问及敬老院以后的发展模式时,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未来资金主要依靠社会基金及社会老人住宿费,目前养老院内只有小岗村五保户。
在采访期间,有一名上街游玩的老爷爷回来,并热情地把买回来的葡萄分给我们吃。我们搀扶爷爷坐下后,爷爷亲切地与我们交谈。“共产党的政策好,只要努力,就会有好日子。我当时虽然没有参加大包干,但是那个时候积极工作依然过得不错。你们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赶上好日子了就要好好努力,好好学习!”爷爷激动的告诉我们。当问及沈浩书记的事迹时,爷爷眼里泛起了点点泪花。“沈浩书记人好啊,不嫌弃我们老百姓穷,老百姓脏,愿意和我们一起铺路,帮我们办幼儿园,敬老院。真真正正的帮我们小岗村人民做事情!”
下午我们参观了小岗村特色葡萄园,据了解,小岗村科技葡萄示范园占地600亩,种植藤捻,夏黑等优质葡萄品种,纯绿色可提供采摘。当我们进入葡萄园后,便是一抹抹绿色映入眼帘。看到眼前的盎然生机,就如小岗村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一样,我们内心不禁为小岗村的迅速发展感到喜悦,为中国新农村的建设感到自豪!
在葡萄园外的宣传栏,我们开展了关于十九大精神中乡村振兴战略的宣讲,本次社会实践亦将与小岗村群众共同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将与当地群众进行面对面、互动化宣讲。
部分村民在宣传栏前停下了脚步,与我们交流。过往村民表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首要的政治任务。感谢同学们的宣讲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十九大精神。”
队员们有话说: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有幸到中国改革第一村——安徽小岗村开展社会调研。在小岗村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红手印”。拉开中国改革大幕的大包干,18个农民在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留下了“敢想敢闯,敢为天下先”的大包干精神;“第一书记”沈浩为小岗村办工业、干实事,村民用三纸“红手印”把沈浩书记永远地留在了小岗。新时代,小岗精神和沈浩精神仍值得我们不断践行和弘扬,它也必将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郭雅鸿川)
从景德镇出发前往小岗村,历时26个小时、多次中转终抵达目的地,一路上,大家不畏路途上的艰辛,一心向前,只为奔赴小岗村,坚持初心。踏进小岗村意味着责任与使命的到来,我们钦佩无私奉献的沈浩精神和大包干的敢想敢做敢当精神。并以此砥砺自己,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要学好专业知识,努力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当中,让国家的改革发展不断向前!奋斗新时代,改革再出发!
(涂宇琴)
这是一段很不一样的旅程。我们从景德镇,到南昌,再从南昌到合肥,从合肥坐大巴到凤阳,再从凤阳坐到小岗村。近一天一夜的时间,我们提着大大的行李箱,穿过人来人往的火车站,坐上人头攒动的大巴车。终于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小岗村。小岗村是改革开放第一村,到现在已经有了40年的历史。在实践调研的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前往了沈浩书记的旧居,和沈浩书记先进事迹陈列馆,学习沈浩书记无私奉献的精神。参观了大包干纪念馆并且有幸采访了大包干时期的生产队队长严金昌严爷爷,了解了当年的历史。我们认真学习了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并对村民们进行了宣讲,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学习十九大内容。我们还参观了小岗村敬老院和小岗村特色葡萄种植园。这一路走来,收益良多。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在不断前行的道路上,更应了解历史,牢记历史,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观念,不忘初心,一路前行。
(肖泓扬)
从我们实践目的来看,小岗村之行,让我不仅了解到小岗村的历史,了解到了大包干精神,了解到沈浩精神,还了解到小岗村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小岗村作为农村改革开放第一村,通过小岗村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展现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发展,这次实践我们很好地达到实践目的。
而就我个人而言,除了解到小岗村相关知识,更是一次良好的锻炼机会。从坐车的漫长,天气的炎热,到实践的毫无头绪,对自己都是一种挑战,而在学姐学长的指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克服困难,出色完成任务,这就是一次珍贵的锻炼机会和学习机会。
(张思洁)
从学校到小岗村,实践队的小伙伴们在路上相互扶持,团队力量在这次调研中体现了出来。我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我们的“小管家”也有导游,摄影师,每个成员都在成长着。
仍记得,严金昌老爷爷说的最令我触动的那句话”孩子们还没吃饭,快进来给孩子们弄点饭吃”,采访之际,老爷爷言辞之间无不体现出对小岗融入骨子里面的深厚感情。前来采访的团队很多,人多他很高兴,严金昌说过“在新富路上,我很乐意再带一次头!”个人觉得严金昌老爷爷是小岗村发展的见证者。总而言之,此次社会实践我们从小岗的交通情况、生态环境、食宿条件、历史文化(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以及大包干纪念馆),工业建设(参观葡萄园)等方面对小岗村进行了比较深入地了解。
(李留桥)